市场观察

  • 河南永城出土一完好清代石碑 距今已353年
    永城市文物部门专家在清理石碑。永城市文物部门专家在进行石碑拓片。根据碑文内容显示及村民们的讲述,车集村原名东兴集,早在明清时代便是一座繁荣的大集镇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实现数字化保护
    记者3日从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管理处获悉,于2015年启动的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处理工作日前顺利完成,将来游客可通过声光电形式感受天梯山石窟艺术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碑帖结合 不计工拙
    在当今书法创作和审美取向多元化的格局下,这种书法创作审美倾向的双重性同样具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。从清代中期到民国时期,再到当代书坛,碑派书风渐成风气,传统的帖学书法与碑派书风进一步渗透和融合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生活就是读书——为冯其庸先生画像
    2012年盛夏的一天,我如约前往北京东郊的一座幽静小院——冯其庸先生的书斋“瓜饭楼”,拜访这位成就卓著的耄耋老人。冯老还为我题写了孔子语句:“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与“世界名画”相遇
    《天使报喜》中,年轻的达·芬奇因为经验相对不足而在透视画法上表现得不那么完美,评论家们经常提到这一点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画家笔下的劳动之美
    大建设时期的激情与张力 新中国成立后,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,一大批描绘劳动场景和劳动者形象的绘画作品应运而生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甲骨文输入法取得突破 让古文字复活
   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,但要在电脑上打出这种像“画”一样的字却很难实现。刘志祥等三人开发了甲骨文电脑字库软件,将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《甲骨文字典》中的8700多个甲骨文字形(含异体字)编入电子字库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逾百幅徐悲鸿南洋时期艺术作品长沙展出
    (记者 唐小晴)“春风得意——徐悲鸿在南洋(1939—1942)百幅原作展”27日在长沙美仑美术馆开展,展出了徐悲鸿南洋时期创作的113件作品。徐悲鸿之孙徐骥讲解价值超2亿元的中国近代油画的扛鼎之作《愚公移山》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维米尔《绘画艺术》
    的确,维米尔留世的35幅作品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,基本上取材于市民的平常生活,画面温馨、舒适、宁静,给人以庄重的感受。
    查看详情
  • 建筑——把自然空间变成文化空间
    现年75岁的马里奥·博塔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为世界三大宗教建造祭拜场所的建筑师之一,他一生设计了若干大教堂、小教堂和犹太教堂。
    查看详情